文化产业是国民精神力量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塑造国家和区域竞争力影响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新质生产力作为承载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可以通过技术突破革新、要素耦合创新和产业迭代更新,形成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产业形态,从而可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 一、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蕴 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技术突破革新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内核动力。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驱动的生产力。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数字技术的突破革新和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庞大的群体参与到文化产品及内容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文化产业链条中。技术的突破性、颠覆性创新,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出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传统文化模式改造和业态升级,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从而为创新驱动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二,新质生产力的要素耦合创新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包括传统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升和配置优化,还包括以数字要素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的嵌入和耦合。这不仅是生产要素之量的积累,更是生产方式上质的飞跃,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要素动能。一方面,文化领域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将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巧妙地融入到现代文创产品和服务中,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和体验化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将数据要素导入文化产业链,可以充分发挥数字生产力的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提升文化产业链上的生产协同与市场匹配效率,从而更好地促成创新创造及创意价值实现。 第三,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迭代更新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载体支撑。新质生产力是主要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而形成的生产力。从我国现行产业分类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以及“三新”经济活动中的许多门类范畴都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数字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中的信息传输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科技服务业中的科技信息服务、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以及“三新”经济活动中的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数字动漫制作、数字游戏制作服务等。这些由重大技术突破或巨大社会需求带动产生的新兴产业,既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内容表现,也是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的重要应用场景,从而将成为塑造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支撑。 二、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一,借力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文化产业数字化是指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结合现有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链中文化内容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更新改造和提质升级的过程。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关键在于,通过搭建数字文化资源利用整合平台,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通过建设完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数字化;以及通过营造优化文化消费体验场景,推动文化消费与服务的数字化。 第二,着力要素配置优化,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化发展。产业融合化发展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要素创新性配置特征。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化发展,本质在于加强文化与其它要素之间的跨要素融合,同时优化各类要素在文化产业及其它行业之间的配置,实现跨产业融合。其中,跨要素融合的关键在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探索形成“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创意”等要素融合模式;跨行业融合的关键在于赋予各类产品或服务以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探索“文化+制造业”“文化+农业”“文化+旅游”等业态融合模式。 第三,蓄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化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化是指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手段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是数字产业化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体现。数字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主要涉及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产业。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化发展,关键在于文化与数字科技的融合,以数字科技驱动文化的供给侧产品创新和需求侧模式创新进而催生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元宇宙赋能数字文化内容生产创新、传播方式创新、消费场景创新的作用,构建文化元宇宙产业链和生态链。 三、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 今年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是江苏进一步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的重要着力点。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加快构建新型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近年来,江苏虽然围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仍缺乏针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文化产业化的专门性政策文件。为此,建议加快出台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关实施意见,并针对文化产业数字化、文化产业融合化、数字文化产业化等重点方向,以及具体细分重点领域和产业链环节出台实施细则及配套政策。同时,协同科技、经信、财税、金融多部门制定完善适用于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条例,从而形成适应新形势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政策体系。此外,在政策的执行上,可建立省级层面的事务协调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便于统筹部署和推进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落地,以及无缝共享文化产业政策信息。 第二,用好文化资源优势,引聚培养优秀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发挥江苏文化大省、科教大省的资源优势,搭建引、育、留、用的文化产业全链条人才体系。结合江苏产业发展特点,加大对数字技术、故事创意、文化传播、文化产业运营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对特殊人才可探索实施“一人一策”,通过定向招聘、精准引进等形式柔性引进使用。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既拥有数字技术、文化创意等专业知识和能力又具备产业经济、企业运营管理思维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文化企业、文化园区平台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挂职锻炼。同时,制定完善文化产业的人才建设专项规划、人才培育工程及人才评价制度,充分激发各类文化产业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第三,实施虚实结合战略,着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空间。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产业集群已突破原有的物理空间限制,逐渐产生了虚拟集聚形态的新模式。这种新形态不仅有利于促成文化创意要素流动和内容传播,而且还有助于文化产业链延伸以及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为此,要鼓励各类文化经营主体开展线上协同作业,搭建有利于企业协作分工的信息平台,加大对“虚拟集群”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坚持“两中心三高地”战略“一盘棋”,有针对性地支持江苏各地市结合本地文化资源要素禀赋,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第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营造良性文化产业竞争生态。近年来,江苏文化产业已呈现出国有文化企业与民营文化企业齐头并进的态势。应积极推动国有文化企业主动研究制定数字文化技术标准,积极搭建智能化、网络化平台,促成自身向平台型企业转型,带动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民营文化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坚持市场导向,营造公平、透明、有序的产业竞争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在产品创新中的评价和激励作用,给予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在各类政策申享中的平等地位和公平机会,从而形成国有资本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多元文化企业互补共生的文化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 (作者系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